1841年英軍佔領香港島宣布香港開埠之後,與對岸華界新安縣的九龍半島對望,清廷將大鵬灣的大鵬營官兵調入於白鶴山南麓下的「九龍寨城」鎮(zhèn)守,形成「地逼夷棲,如履虎尾」形勢。但於1845年史稱廣東「洪兵大起義」即三合會起事攻打廣州城事件影響下,一支屬於鄰近惠州的三合會攻陷九龍寨城,一度佔據(jù)九龍城12日。
當清廷正與「太平天國」酣戰(zhàn)期間,於1854年(咸豐四年)6月再爆發(fā)廣東省三合會反清大起事。先是東莞三合會由首領何六發(fā)起,於6月在東莞石龍鎮(zhèn)率眾起事,攻佔了東莞縣城。引發(fā)廣州及周邊的三合會首領率眾造反,也紛紛發(fā)動起事。
三合會又稱洪門 以「反清復明」為口號
三合會起事之眾均頭裹紅巾,或腰纏紅帶,因為三合會又稱為洪門,因此起事之眾稱為「洪兵」。估計十多萬人的三合會多路人馬,以「反清復明」為口號,推選粵劇伶人李文茂為盟主,圍攻省城廣州,史稱廣東「洪兵大起義」。
除了珠三角的三合會遍地開花圍攻廣州,也影響廣東各縣的三合會狼煙四起,肇慶、韶關、清遠、潮州、惠州、梅州、茂名等地,亦有規(guī)模不一的三合會起事。
1866年的新安縣地圖,當時香港屬新安縣,亦見到毗連的歸善縣部分地區(qū)。
根據(jù)光緒《惠州府志》記載:咸豐四年夏五月二十七日,歸善匪首許李先、羅亞添與其黨廖二、范四、羅公壽等遂乘機竊發(fā),糾眾拜盟,名三點會,聚千餘人,踞大禾侗,遂劫梁化墟。六月初三日,賊首許李先等劫踞歸善平山墟。
其後,鄰近九龍的惠州歸善縣三合會首領羅亞添,率領三合會一支人馬,於部分香港的客籍三合會人襄助下,攻打九龍。當時新到駐守九龍寨城的大鵬協(xié)副將張玉堂抵抗不力,這支三合會眾於1854年8月19日攻陷九龍寨城,一度佔據(jù)九龍城12日。三合會人在進攻時有12人死亡,清兵死三人,傷15人。
僱傭兵參戰(zhàn) 協(xié)助清軍收復九龍城
佔領九龍寨城的三合會「洪兵」,後來因為羅亞添將主力抽調回惠州攻打大鵬城,留下300人駐守九龍城。此時留守九龍城的「洪兵」,因內部意見分歧影響戰(zhàn)鬥力。最終在8月31日在大鵬協(xié)副將張玉堂,與新安知縣黃光周和都司譚蛟等率兵反攻,即日收復寨城。
當時有英文報章報道,在清軍反攻時,是繳付了四百元在香港招募一些西方人僱傭兵參戰(zhàn),協(xié)助清軍重新奪回九龍城。(未完待續(xù))
頂圖:19世紀中期的九龍寨城,可見寨城後的白鶴山和獅子山。
19世紀廣東地方的三合會文獻,拜帖上寫有「反清復明」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