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東江縱隊成立八十周年,11月24日晚,以「省港大營救」為創(chuàng)作背景的大型舞劇《1942穿越封鎖線》在惠州文化藝術中心上演。當晚,惠州市領導劉吉、黃細花、黎明、邱偉澤、李俊玲、陳海波、胡雪平及東江縱隊老戰(zhàn)士後人代表、各領域人才代表、「兩新」組織黨員代表、中青班學員、好人及志願者代表、部分企業(yè)和市民代表1000餘人觀看演出。此次演出活動是惠州市紀念東江縱隊成立八十周年系列活動之一。
舞劇《1942穿越封鎖線》劇照(攝影 丁嘯)
以舞蹈重塑「省港大營救」傳奇故事
舞劇《1942穿越封鎖線》由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惠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聯(lián)合出品,入圍了第十五屆廣東省藝術節(jié)。
該劇以舞蹈重塑「省港大營救」事件為願景,,圍繞「誰救」和「救誰」編排了四個章節(jié),分別是「封鎖」「夜奔」「周旋」「出路」,外加序幕和尾聲,運用電影感敘事及蒙太奇式表現(xiàn)手法,多維度、多形式表達出宏大的歷史敘事,展現(xiàn)「省港大營救」事件,將觀眾瞬間拉回到那個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
舞劇《1942穿越封鎖線》劇照(攝影 丁嘯)
該劇講述1941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日軍嚴密封鎖香港對外交通,到處搜捕在港的抗日愛國人士。中共中央指示周恩來、南方局和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堅決執(zhí)行中央指示,不惜任何代價,不怕犧牲,積極營救被困在港的文化界人士。
1942年新春,中共黨員盧偉如夫婦(化名羅衡夫婦)為保護文化人士成功轉移,佯裝香港客商提前入住惠州東湖旅店,慷慨為其他客人置辦年夜飯。與此同時,廣東惠州及東江縱隊地下黨組織為接應愛國文化人士安全轉移築起了一道道「看不見的安全防線」,每一條交通路線、每一次情報傳遞、每一段你來我往的暗戰(zhàn)交鋒都是中共黨組織凝心聚力的壯舉。一次次穿越封鎖線,一次次瞞天過海,惠州地方黨組織和東江游擊隊為了保護一批批文化人士安全轉移,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
舞劇《1942穿越封鎖線》劇照(攝影 丁嘯)
該劇一改單一的舞蹈表現(xiàn)形式,通過8塊背景板移動變化,樓上樓下,臺前幕後,時間與空間,舞段與場景,音樂與色彩,構成了多層次全方位的立體審美效果,給觀眾以極大的視覺衝擊力。如「夜奔」中,茫茫的黑夜,忽明忽暗的燈影下陰森詭異;山間的土路,日偽隱形,敵特四伏,一束強光照射劃破黑暗,黑衣人的穿梭閃現(xiàn),突出了「穿越」時的驚心動魄……
一幕幕燒殺搶掠、城市淪為廢墟、人民陷入苦難的實況震痛了文化界人士的內心,安全轉移後的他們憑藉各自專業(yè)以筆為刃、以鏡頭為語、以劇作為抒發(fā),一篇篇報道、一封封書信、一聲聲謳歌喚醒國人血脈、堅守傳統(tǒng)文化。文脈與國脈相系,文脈綿延,國脈永續(xù)。
舞劇《1942穿越封鎖線》劇照(攝影 丁嘯)
將舉辦紀念東江縱隊成立八十周年系列
當天,專門從廣州趕到惠州看演出的原東江縱隊第三大隊大隊長鄔強之子鄔波表示,作為「東江縱隊後人」,堅韌、剛毅、不畏艱辛的東縱精神一直影響著他們一家人。
國家一級演員、青年舞蹈家孫科在劇中飾演的是盧偉如(羅衡),他表示,第一天來到惠州的東湖旅店,了解秘密大營救的歷史故事後,就被地下黨員的信仰深深震撼到了。他說,在排練過程中,他不斷琢磨如何將盧偉如沉著、冷靜、穩(wěn)重的性格特點,力求通過舞蹈的張力,給觀眾展現(xiàn)一個立體、豐富的人物形象。
舞劇《1942穿越封鎖線》劇照(攝影 丁嘯)
北京舞蹈學院原院長郭磊認為,該劇整體呈現(xiàn)不錯,思想性、藝術性融合得非常好。同時將廣東惠州本土的民俗元素運用於其中,採用了國家級非遺惠東漁歌、省級非遺舞麒麟,呈現(xiàn)出地方文化特色。「作為一個基層文藝院團能排出這樣一臺藝術性、專業(yè)性、觀賞性強的舞臺藝術作品,實屬不易?!?/p>
「省港大營救」被著名文學家茅盾稱為「抗戰(zhàn)以來,簡直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是東江縱隊的前身——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作為主力之一實施的營救。今年是東江縱隊成立八十周年,記者了解到,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追尋粵港澳大灣區(qū)共同的紅色記憶,惠州將舉辦紀念東江縱隊成立八十周年系列活動。(記者 盧偉 通訊員 惠宣)
頂圖:舞劇《1942穿越封鎖線》劇照(攝影 丁嘯)